行业背景
1、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》中对轨道交通智能、大数据的应用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指引。
2、AI智能、云平台、行为分析、自动驾驶、5G等技术逐渐成熟,并开始在地铁场景落地应用。
3、GB51151《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》中对智能技术的场景应用提出了要求。
4、以上海、广州为首的智慧车站试点,发挥较强带头效应,带动了城轨新技术应用的创新试点热潮。
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,各大城市逐步向地铁智慧车站靠近。为了安全,多数地铁站台与列车之间都会有钢化玻璃材质的地铁屏蔽门,目的是防止人员跌落轨道发生意外事故,降低车站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能耗,同时减少列车运行噪声和活塞风对车站的影响。但是,随着屏蔽门系统开始广泛应用,安全隐患也开始一一浮现出来。
相关事故
1、乘客上下地铁时在玩手机,被屏蔽门夹住导致人身受到伤害,车辆无法启动。
2、部分乘客在车门即将关闭时闯入,结果卡在屏蔽门与列车的缝隙之间,司机不知险情发生,发车后造成乘客人员受伤。
3、体型瘦弱的儿童或者行李箱因为体积较小,屏蔽门检测不到就会自动关闭,造成事故发生。
通常人们在上下电梯的时候,如果电梯门即将关闭,人们会将手伸到两扇门之间,电梯门感应到物体就会重新打开。但地铁屏蔽门只有遇到厚度超过限定的被夹物体才会弹开。
地铁的屏蔽门跟电梯门还是有很大不同!
由于手的大小及触碰面积大小的不同,当我们伸出手去阻隔屏蔽门时,地铁屏蔽门可不一定会有所感应,这时屏蔽门非但不会弹开,反而会执着地继续关闭,造成不必要的伤害。
为解决当前行业痛点,特推出地铁屏蔽门间隙防护系统,在屏蔽门与列车之间增设激光探测器,在不影响地铁列车运行的情况下,对列车门及屏蔽门之间异物进行有效探测并联动屏蔽门控制系统,避免间隙异物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。
激光探测器的宽度仅为30mm,高度按照《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》设计, 既能保证检测效果,又不会影响到列车的正常运行,解决了地铁狭窄环境探测器难以安装的问题,能够精准探测屏蔽门与列车间隙之中是否有物体,有效避免地铁事故发生。